橡胶制品国际贸易摩擦的发展回顾橡胶制品国际贸易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每次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时候,贸易摩擦也处于高发之际,因此,可以说贸易摩擦产生于贸易保护主义。15世纪的重商主义开启贸易保护主义的先河,为了积累财富,整个国家实行干预,“奖入限出”。汉密尔顿和李斯特提出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开启了国家间互设贸易壁垒的历程。1936年,凯恩斯通过对时事的观察,在其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系统地提出贸易保护理论,这是该理论产生的雏形;接着,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贸易自由化的推广,关税等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贸易保护主义依旧盛行,加上TO条款存有漏洞,反倾销、反补贴、配额、保障措施、技术壁垒、环境壁垒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壁垒等新型贸易保护措施层出不穷。进入新时代之后,绿色贸易壁垒以及碳关税等新型贸易保护主义也如雨后春笋版泛滥,贸易摩擦的范围更加扩大。 首先,橡胶制品国际贸易有助于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而国家追求的正是此项利益并试图将其最大化。如果一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的状态还在持续出口且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或利益团体造成了损失,或者一国的贸易措施违反了橡胶制品国际标准,那么就会产生贸易摩擦。 其次,橡胶制品自由贸易实现的苛刻。橡胶制品自由贸易理论的实现有一系列与现实经济不符合的假定和前提条件下,比如: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要素,完全竞争等。这些前提条件明显是不够现实的,于是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了。两者互补而非截然对立,二者随着橡胶制品国际贸易的发展,不断碰撞和统一,虽然最终结果是橡胶制品自由贸易趋势逐渐明朗,可是完全实现橡胶制品自由贸易还为时过早,需要很长时间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贸易保护主义的保驾护航。不得不说,现如今的贸易保护理论的存在和实行尚具有其合理性和客观性,这样来说,橡胶制品国际贸易的摩擦在近阶段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利益体之间的博弈。国家之间的博弈也是引发橡胶制品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比如一国为了其经济利益而实行贸易壁垒,其贸易相关国也会对其实行惩罚性壁垒。 |